康复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康复在患者身体恢复过程中究竟扮演着怎样举足轻重的角色?2018年11月25日(周日)下午,在市残联的支持下,英智康复杭州院区医疗部主任张小倩、康复科主任吕京涛、OT治疗组组长张丽丽,受邀做客杭州人民广播电台中波954直播间,参与《希望的太阳》节目直播,与主持人畅谈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性!
现在老是听周围人说起做康复,但对康复治疗的这个概念理解的不是很清楚,针灸、按摩是不是就是康复呢?
张小倩主任答:康复的英文是rehabilitation,这个词源自古希腊语,指的是重新习得化,习是学习的习,得是得到的得,就是通过重新学习得到新的东西,形成新的习惯。这个词语在二千多年前出现,说明当时就有很多人需要康复技术。你刚刚提到的针灸、按摩,我们称之为传统康复,他仅仅只是康复的一部分,我们现在说的康复除了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还包括各种理疗、运动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吞咽治疗、心理治疗、康复生物工程等,理疗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利用声、光、电、热、磁等原理以消炎止痛为主要目的治疗,很多医院康复科的前身就是“理疗科”。而我们的运动治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吞咽治疗则更偏重与对机体功能障碍的康复,通过这些治疗,我们可以让偏瘫的患者重新行走,让不会穿衣服、不会刷牙、不会洗脸的人重新学会这些生活技能,让不会说话的人重新学会表达。有些患者因为车祸等外伤失去了下肢,那我们可以教他掌握驾驶轮椅的各种技巧,如何进行床到轮椅的转移,如何利用轮椅爬楼梯,我们还可以对他生活的环境进行一些适当的改造,尽量去减少他生活的不方便。所以我们常说康复是一种“鸡尾酒”疗法,就是综合运用各种各样的措施让患者剩下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以及利用各种辅助工具来弥补他们因为疾病丧失的各种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重新返回社会。这就是我们说的康复医学,它绝不是简单的针灸和按摩。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康复呢,像一些手术过后的病人需不需要做康复,还是只要回家休息好,营养好就能恢复了?
张小倩主任答: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很多有这种想法的患者和家属,在我国康复医学起步晚,对康复治疗的宣传远远不够,很多人对康复不了解,不重视。就拿脑卒中来说,我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据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在卒中一年后的患者中,得到早期康复训练的不到50%,从未采取过任何康复训练的高达42.4%,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这个比例更低。这些患者中有些是对康复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康复就是锻炼身体,有些则是因为经济原因,不管什么原因,反正就是有这么大比例的脑卒中患者错过了康复的******时机,从而留下了永久的遗憾。现有的研究表明,在脑卒中存活的患者中,如果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重新获得步行和生活自理能力,可以使30%的存活患者恢复一些较轻的工作。相反,如不进行康复治疗,这两方面恢复的几率只有6%和5%。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确实有脑卒中的患者不做康复恢复了步行能力和部分生活自理能力,但这个几率远远低于那些做康复治疗的。此外还有很多骨折手术后的患者,认为手术结束了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手术只能对损伤进行部分修复,只有运用系统的康复治疗,才能有效缩短恢复期,而且会让恢复的效果更好,尤其对于骨科和脑科手术术后康复非常有必要。我曾经接诊过一位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这名患者160的身高,体重却用180多斤,我建议她两件事第一减肥,第二做一些膝关节的康复治疗,如果不及时活动她的膝关节,很有可能造成膝关节的粘连,屈曲受限,但患者执意认为她已经换了新的膝关节,而且骨科医生告诉她手术很成功,不需要再锻炼。等我再见到她的时候是半年之后了,她的体型没有太多变化,她新换的膝关节也已经粘连,只能半蹲了。
康复过程中是否还需要输液、吃药?
张小倩主任答:这个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要看是什么疾病引起了患者的功能障碍,这些疾病目前是否已被治愈,是否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我们还是拿脑卒中来举例,首次脑卒中后6个月内是卒中复发危险性最高的阶段,所以在首次卒中后我们都会开展二级预防,减少复发率。具体就会让患者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一些药物。如果患者血脂、血糖、血压高,我们也要积极运用药物进行控制。还有我们现在都提倡早期康复,对于做早期康复的患者药物更是十分有必要的。
什么时候做康复最好?
不是做了康复治疗就能恢复到生病以前的状态?
我们医院刚不久出院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脑出血,之前是个理发师,发病没多久就转到我院进行康复治疗,在经过3多月的治疗后,现在又回到他的理发店做理发师去了。只要是及时正确的康复治疗一切皆有可能!
患者在具体康复治疗中要怎么配合才能达到******的治疗效果?
吕京涛主任答:大家都常说有付出才会有回报。首要前提就是肯努力,用我们专业一点的话说就是高强度练习,患者要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功能的进步,熟能生巧相信大家都了解,只有训练的剂量达到才会收获的越多。就像练习骑自行车一样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得到游刃有余的能力。这并不是空口说出来的,是经过专家们不断的认证出来的结论。再者就是保证训练的时间,专家们公认的是每天要有3小时以上的锻炼时间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恢复效果。但也不是盲目去练习还要看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因为每个人的病情都不会一样,也要看锻炼的质量。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患者一定要有主动康复的意识,康复治疗不是别人过度的要求你去做什么,是要你在正确康复计划下主动去参与去实践,去体会,才能有一个好的康复效果。总结一下就是我们说的康复原则,在康复治疗中患者需要主观能动性、时间依赖性、强度依赖性、实践能力、参与的丰富性。满足这些条件离成功就不远了!
家属需要做哪些工作?
康复师张丽丽答:
1、第一肯定要注意病人的心理疏导,不要给病人太大的压力,病人突然间瘫痪什么也做不了,一时间很难接受甚至有自卑的心理,这时候情绪低落,甚至会对身边的人发脾气,在这个时候家属一定要注意疏导,不能在旁边说现在你这个也做不了,那个也做不了,这样会给病人更大的压力,更加不利于恢复。
2、不要大包大揽,往往一生病,大家就会觉得本来就病了,瘫痪了,不能累着,什么都想伸把手帮一下。而康复最终的目标其实就是能够生活自理,能更好的回归社会,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所以平时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鼓励病人去动,力所能及的去做可以做的,哪怕穿衣服穿的很慢也要鼓励病人自己去做,这样也能让病人感觉到自我价值。
能不能推荐一些家庭康复的小技巧?
康复师张丽丽答:想要家庭康复做的好第一一定要先去专业的康复机构做一个正规的评估,给出一份指导计划,然后回到家里做出一个课程表,按着计划进行锻炼。第二点,像脑卒中早期不能行走的病人需要坐轮椅,所以轮椅的选择就很重要,并不是越贵的越高的越大的就越好,轮椅选择的不好不但造成经济浪费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那么什么样的最合适呢?比如病人坐下去大腿与轮椅把手间大约有2.5-4厘米左右,大约一个拳头的距离。而轮椅的靠背上缘距离病人的腋下大约也有10厘米左右的距离。具体的选择还是要去专业的机构让专业的人帮忙选择。而到后期可以拄着手杖走路的,怎么选择手杖呢?手杖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简单点说就是拄着手杖以后你的肘是微微弯曲的容易发力,这些都是平时选择时候需要注意的。经常听到家属反应帮助病人挪动的时候很累,完全抱着,其实在转移病人的时候也是有技巧的,轮椅一定要放在病人的好的那一边,这样病人好的这一边可以自己用力,这样也可以减轻家属转移病人时的负担。 经常遇到好多病人瘫痪了就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了,那怎么自己穿衣服呢?这里边也是有技巧的,像穿衣服的时候要先穿不好的这边,而脱衣服就反过来先脱好的这一边,这样病人就会觉得轻松很多。那么如果家里有楼梯的上下楼梯应该先迈哪条腿?这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说上楼梯先迈好的这一边,而下楼梯就得迈不好的这一边。其实平时护理病人时候需要注意的还是挺多的,最好的还是找专业的机构进行指导,锻炼,以达到最好的效果。